郑州博物馆推文创月饼打造舌尖上的“纹化河南”
2023-09-08 19:13:03 来源:百度新闻

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

每一种纹路,都是一种文化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谈起仰韶文化,最引人称道的莫过于既是生活用具,同时也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的仰韶彩陶。

在仰韶文化时期,先民们俯瞰大地,仰望星空,把从生活观察而来的图像,具象在每一件陶器上。几何纹、花瓣、星空纹……从河南迅速传播至大半个中国,被称为远古时期的第一次艺术浪潮。

中秋佳节来临之际,顶端新闻与郑州博物馆联手打造文创月饼《仰望星河》,元素提取自郑州博物馆馆藏文物几何纹白衣彩陶钵、月亮纹彩陶片、彗星纹彩陶片、太阳纹彩陶片。它不仅是中秋佳节的美食,更蕴含着先民们对浩瀚宇宙的叩问。

距今5000-7000年前的大河之畔,有一处“星空下的村落”

白天耕种渔猎,烧制陶器,辛勤劳作;夜晚遥望星空,观察天象,祈福未来……6000年前的郑州大河之畔,一群勤劳智慧的先民劳作之余仰望浩瀚苍宇,将日月星辰幻化为太阳纹、月亮纹、星座纹、彗星纹等星象图案,烧制出绚丽的彩陶。

彩陶是仰韶文化的“特产”,因此仰韶文化又被称为“彩陶文化”,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辐射力。

△月亮纹彩陶片

星象纹样是大河村遗址彩陶纹样中最具特色的一类纹样,也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,比殷商甲骨文上的记载早2000年左右,体现出先民们对于宇宙世界的认知和感悟,大河村落也因其出土的彩陶上绘制有独特神秘的星象纹样而被称为“星空下的村落”。

数千多年前的古人,如何用彩陶纹样表现出他们眼中的日月更替和大千世界?

在大河村遗址,共出土了60多种彩陶图案,几何形约占70%,这种成组、对称的图案,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了对称和均分的概念。在这些点线面的背后,是五千多年前人们对几何学的认知,彩陶碎片上的日月星辰,承载了古人仰望星空的“观星之感”。

△几何纹白衣彩陶钵

以陶钵为例,有的绘有一圈12个太阳,将彩陶钵的纹路展开,能看到外围有十二个太阳,内圈太阳的外围,是24处连缀成圈的三角形,象征着太阳的光芒。虽然不能由此断定是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的雏形,但是根据推测,这很可能表明着日、月、年等较为原始的时间观念。彩陶上的月亮图案,也有阴晴圆缺的变化,说明古人已经初步了解日月运行的规律。这些“简易版”的日月星辰,或许就是先民们所理解的浩瀚宇宙。

其中,白衣彩陶钵尤为出名,因图案多样、色彩明快,一度成为彩陶界的“扛把子”。“大肚子、溜肩膀”,泥质红陶平平无奇,身上的图案却让它显得与众不同。圆、方、三角月牙等图案相互叠错,画面构图匀整,色彩对比强烈,极具几何美感。

△太阳纹彩陶片

世事万千,不过抬头低头,转瞬即逝。仰望星空,才能探索宇宙,留住美好。正是随着大河村先民们一次次抬头仰望、积极思索,璀璨的星空演化为神秘而美丽的纹路,最早关于星空宇宙的资料应运而生。

在这个“星空下的村落”,仰韶文化如旭日东升,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蔓延整个中原大地。

让纹路成为符号,借助“纹化中秋”打造“纹化河南”

文化是一条路,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都有无数条纹路,汇成了一整条中华文脉。

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,每条独特的纹路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寓意,古典纹样渗透着古人“观物取象”“象以尽意”的哲学思维,也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。理解纹样,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乃至理解中国都有重要的作用。

正是基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原动力,顶端新闻与郑州博物馆联手打造文创月饼《仰望星河》,在推动传统纹样走入当今生活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。通过活化演绎,让彩陶上的古典纹路成为月饼上的文化符号,在中秋佳节发出回乡团圆的文化号召。

顶端新闻文创工厂创意总监吴白苏说,世事万千,不过抬头低头转瞬即逝,不美好是生活的常态,但在不美好的生活里,依然抱有仰望美好的态度,那些真正的美好才会真正的发生。

“当下的每一个我们都在低头赶路,有时候驻足抬头也不是坏事,我想这是当下所有成年人的心态。一边努力生活,一边疗愈自己。”吴白苏说,文创月饼《仰望星河》主题的立意,也是希望低头赶路的每个人,内心永远是仰首前行的。

老家河南,根在仰韶。一个个小巧可口的月饼,加上雕刻精致的日月星辰纹样,堪称精美绝伦的工艺品,寄托着人们思乡盼归的美好心愿,也重现了先民们敬天惜时的精神信仰。

透过月饼上的精致纹路,我们依稀可以窥见千百年前古人在绘制陶器时对自然的深厚感情,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。

大河星空灿烂,照亮华夏文明前进的足迹。据悉,未来顶端新闻文创将在“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”品牌背景下,打造以仰韶文化为核心的城市级文化品牌——纹化河南,让人们在手艺中触摸匠心,在文化中感知美好。

关键词: